DSC04004.JPG

在瑞士的城市當中,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可能就是日內瓦。位於法瑞邊境的日內瓦,是瑞士的第二大城,響噹噹的名氣讓有些人誤以為它就是瑞士的首都。我曾經在這地區住過3年,可是對日內瓦的印象始終不太好。我覺得這裡充斥著滿街的外國人、街道吵雜混亂又擁擠、沒有很特別的觀光景點.....等等,除了數不清的國際組織之外,好像提到日內瓦就乏善可陳。

 

DSC04618.JPG

 

DSC04617.JPG

 

DSC04579.JPG

插滿國旗的白朗峰橋(Pont du Mont-Blanc)

 

DSC04585.JPG

 

DSC04602.JPG

大多數的遊客來到日內瓦湖邊,都是想目睹那一柱擎天的大噴泉(Jet d'Eau)。建於西元1886年的大噴泉,是為了要降低日內瓦自來水系統的水壓所設計建造,噴泉的高度可達120公尺,相當於四十幾層樓高,出水口的速度高達時速二百公里。整束直衝天際的白色水柱,不僅美侖美奐,同時也非常地壯觀,所以大噴泉也是日內瓦的象徵性地標之一。

 

DSC04590.JPG

英國公園(Jardin Anglais),是日內瓦的地標之一

 

DSC04605.JPG

 

281.JPG

公園裡有個直徑四公尺的花鐘,是象徵日內瓦的蓬勃發展的鐘錶產業。政府每年春初都會栽植色彩繽紛的花卉來裝飾,它兩公尺長的指針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時鐘指針。不過老實說,我個人覺得這花鐘是個非常令人失望的景點。

 

272~1.JPG

 

272~2.JPG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72~3.JPG

239.jpg

自古羅馬時期以來,窯廠廣場(Place du Bourg-de-Four)就是市集的所在地,為舊城的精華所在。廣場旁一整排的房屋,是逐年一層層加蓋的,所以每層的高度和造型都不盡相同。至於廣場中央的噴泉,建於十八世紀,雖然看起來不怎麼起眼,卻是當時認為最美麗的噴泉。現在廣場上開設了許多小餐廳和露天酒吧,每逢晴天都是高朋滿座的情景。

 

DSC05840.JPG

矗立於舊城區的聖彼得大教堂,始建於西元1160年,耗時一百多年才完工。這個教堂原本是隸屬羅馬天主教會,不過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,變成新教教堂。由於當時講求簡單樸素的作風,於是破壞了教堂內部的原狀;除了彩繪玻璃窗之外,所有的裝飾物都粉刷成白色的,現今教堂正面外觀則是十八世紀新古典建築下的面貌

 

277.JPG

爬上大教堂的鐘塔,可以鳥瞰整個日內瓦湖的景觀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72.JPG

海鷗小船(Les Mouettes),功用有點像接駁公車一樣,載著乘客往來日內瓦湖的左岸及右岸之間

 

289.JPG

《天使與魔鬼》一書提到日內瓦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」(C.E.R.N.),在這個實驗中心裡,不但有粒子加速器、大型電腦中心等先進的儀器設備,還有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在此做高能物理學的研究。這裡有一項讓我感到非常有興趣的主題,就是環繞在日內瓦地下的「強子對撞器」

 

291.JPG

這部機器置於日內瓦地下五十至一百五十公尺深的圓形隧道內,長度達二十七公里(沒錯,單位是公里),而且部份的隧道還延伸至法國境內,聽起來就相當令人吃驚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47.jpg

聯合國歐洲總部建於西元1929至1936年間,是聯合國在西元1945年於美國成立之後,被指定為歐洲總部的所在地。我們所看見插滿各國國旗的大門,僅供聯合國的專屬人員或是貴賓使用,一般人要從紅十字會博物館對面的側門進出,而且有警衛檢查。大門前的聯合國廣場上,有一張三腳椅,是訴說世界上的國家要秉持廢除地雷的戰爭方式,象徵著國際間以溝通和協調來替代武力,才是正確的做法。

 

282.JPG

電車駛入卡露絮,街景變成樸實無華的小鎮

 

距離市中心約兩公里的卡露絮(Carouge),散發著和日內瓦截然不同的風情,一般來到日內瓦的觀光客並不會來這一區。為了要發掘不一樣的日內瓦,我們特地搭乘電車來到卡露絮,看看能不能挖到什麼寶。

 

在18世紀之前,和日內瓦舊城區相較下,卡露絮是一處荒蕪的偏僻郊區。當時日內瓦的統治者義大利薩丁尼亞國王Victor Amideus想要將卡露絮發展成為媲美日內瓦的商業貿易中心,甚至希望這一塊區域有天能夠取代日內瓦,於是他雇用了大批的義大利工匠,前來打造卡露絮這個理想中的「新市鎮」。

284.JPG

街道兩旁是兩三層樓的低矮房舍,色彩繽紛的門窗、斑駁的木門、屋頂的閣樓及小煙囪,處處都散發著地中海傳統建築的古老韻味

 

285~1.JPG

 

 

 
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arrow
arrow

    Ri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